在四川华蓥市,一场职业教育改革正悄然改变着当地就业生态。通过将课堂搬到生产车间、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,华蓥市职业教育实现了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对接,其中驾驶员培训成为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。
一、车间课堂: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
华蓥市职业院校主动对接本地制造企业,将数控加工、机电维修等专业课堂直接设在合作企业的生产车间。学生上午学习理论课程,下午在技术骨干指导下操作真实设备。这种"教室—车间"无缝衔接的模式,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生产工艺流程,提前适应企业工作环境。某机械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:"经过车间实训的学生,入职当月就能独立顶岗,大大缩短了培养周期。"
二、订单式培养:精准对接就业市场
当地职业教育机构与用人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协议,根据企业具体岗位需求定制课程体系。以驾驶员培训为例,驾校与物流公司合作开设"职业驾驶员专班",在常规驾驶技能培训外,增设货物捆扎、运输法规、节油技巧等专业课程。学员结业即入职,实现"毕业即就业"的良性循环。目前该市职业院校已与32家企业建立订单培养合作,近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%以上。
三、多元培训体系:拓宽就业渠道
除传统制造业技能培训外,华蓥市还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。驾驶员培训体系不断完善,涵盖普通货运、危险品运输、客运驾驶等多个专业方向,同时引入模拟驾驶器、VR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。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,还开设夜间班和周末班,帮助学员兼顾培训与生计。
四、政企校协同: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
市政府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基金,对开展订单培养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,职业院校则根据就业市场变化动态调整专业设置。通过定期举办校企对接会,学校能及时掌握用人需求,企业也能参与课程设计,形成人才培养的闭环管理。
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,不仅缓解了企业用工荒问题,更让劳动者掌握了实实在在的就业技能。随着更多专业领域推广"车间课堂+订单培养"模式,华蓥市正在探索出一条契合地方产业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,为促进更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xyuheng.com/product/881.html
更新时间:2025-10-22 13:52:58